央視財經頻道《經濟半小時》欄目曝光疑似廣西某企業藥肥導致2000畝甘蔗減產甚至絕收事件。一時間藥肥成為農資行業內熱門產品,藥肥究竟能不能做?怎麽做?
央視評論藥肥時認為,藥肥符合農業發展現狀和農村勞動力稀缺的剛性需求,是未來農藥發展方向,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,以美國來說,已經申請的藥肥就在200種,對我國農業企業來說,藥肥確實更是一片寄予無限希望的藍海,然而從現實看,藥肥市場的混亂急需治理,目前我國藥肥產品無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,均注冊為企業標準,部分藥肥產品有效成分含量較低,在市場監管中,管理交叉,很難對這些產品進行分類和檢測,造成一些假劣產品衝擊市場。
實際上,早在一年前,行業專家就早已預見到藥肥發展中存在的問題。專家對事物發展規律敏感度比企業、經銷商、農民更高,他們更了解行業發展趨勢。藥肥登記和監管是藥肥發展中不可逾越的鴻溝。專家去年的預言不幸成為現實,天天影视同情受損的農戶,麵朝黃土背朝天,希望他們的收入在政府部門介入後會得到應用的補償。
對行業而言,大麵積減產事件被央視曝光,負麵“衝擊波”對行業影響有多大無法評估。對藥肥來說也許是好事,也是一件壞事。
農藥、化肥由兩個部門分開登記、分別監管,讓藥肥處在尷尬的境地。市場監管中,管理交叉,監管權責不清,很難對這些產品進行分類和檢測,造成一些假劣產品衝擊市場。同時藥肥又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產品,不具備相當技術和設備的企業,無法做出放心產品。行業內缺乏標準,更家自行其道,出現這樣的事件不可避免。
但是,天天影视不能否定藥肥,這個產品的前景大家都非常認可,也是企業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。發生這樣的事件不可怕,需要政府管理部門、行業專家、企業一起努力。
這個事件適時發生,昭示第二屆藥肥發展高層論壇召開非常必要,在本屆藥肥會上,天天影视將邀請13位行業******專家探討藥肥理性發展,提出建設性意見。屆時政府管理部門將蒞臨會場,聽取大家呼聲。
正如央視評論稱,從源頭上為農民把好關,市場在創新,相應的監管也應該與時俱進,為新興產業撐起一片天。希望政府對藥肥更多包容,畢竟好產品農民需要。